詠春拳目前是歐美許多國家特種部隊的必修科目,為何眾多中國武術忠這些外國人只鍾情於詠春拳呢?原因一:因為詠春拳在葉問宗師以科學的原理下闡述傳承。原因二:外國人注重實戰,而其他之中國武術多著重於功力及招式完美的訓練,一個拳套中涵蓋了許多複雜難懂的觀念,要練到能夠實戰而用起碼要三到五年。而詠春拳之拳理若能經明師提點,便能將一個毫無武術基礎之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訓練成實戰高手。因此,詠春拳最受這些需要實戰的外國軍人青睞。

  詠春拳古譜中蘊含了許多詠春拳之拳理與原則〈請參照〉,而依據黃老師所口述及參照拳譜不才將以下列幾個重點做說明:一、中線原理〈守中用中〉、二、經濟節約線原理〈寸勁攻擊〉、三、四扇門不動肘原理及不追手、四、攻守合一原理〈連消帶打以打為消〉、五、借力打力原理〈來留去送甩手直衝〉六、後發先至原則。

  一、中線原理〈守中用中〉

  所謂中線係指由人體正面頭頂的百會穴向下直行至人中穴、咽喉、中庭穴、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等人要害直至地面的假想線,如果把對手與自己的中線連接,即成為一個中線面。而所謂「守中用中」即是攻搶中線防守中線之意。拳搶中線的同時,並將敵之橋手從中線面上卸開,而使敵方的攻防動作只能處於外門。向敵方的中線攻擊是敵我之間最短的距離,相同的拳速,拳軌短者一定較拳軌常者更快擊中,且當面對面時,對方很難將我方橋手卸開。

  二、經濟節約線原理〈寸勁攻擊〉

  大家都知道點與點最短的距離便是直線,一般而言,武術攻擊動作通常可分為直線攻擊〈如直拳、刺拳〉與弧線攻擊〈如勾拳〉。而這兩種攻擊模式各有優劣,直線攻擊者速度快威力小;弧線攻擊者速度慢威力大。如果將直線攻擊經由反覆不停的訓練增加速度,利用重力加速度來強化威力,再加上前述之中線原理,即可得到令人防不勝防的快速短距攻擊進而重創對手之中線要害。

  三、四扇門不動肘原理即不追手

  要講解四扇門及不動肘原理前,首先要先搞清楚何謂內門和位外門。內外門之別即是以橋手來區分,雙橋掌心相對向前伸出,橋之內側及為內門,橋之外側及為外門。將橋手以肘為點彎曲以點與中線垂直畫出水平之假想線,則假想線上方則為上內門及上外門,而假想線下方即為下內門及下外門,此即為詠春拳中之四扇門。

  不動肘係指針對防禦而言,以肘部為圓心用手或前臂為半徑,做上下擺動的動作來完成防禦,並非完全不動,而是為了避免因為自己橋手的防禦動作過大而使自己中線暴露於危險當中。

  綜合四扇門及不動肘可得知,詠春拳橋手之防禦範圍為上不過頭頂、下不過大腿中部的水平面、左右則以兩肩的外側邊緣為限。所謂不追手,即指對手之攻擊於上述防禦範圍之外即不需理會,四扇門外忌追橋問手。

  四、攻守合一原理〈連消帶打以打為消〉

  一般而言,在面對對手出招時都是化解一招還一招而詠春拳所講究的是攻守同時。以雙手動作來說,最常用的就是攤手衝拳、膀手衝拳;以單手動作來說日字衝拳、殺頸手〈鏟掌〉倘發拳、出掌之時機及角度對了即可做到以打為消。

  五、借力打力原理〈來留去送甩手直衝〉

  來留去送
來意指是對手出手時,留即指自己出手消卸對手之招式,並用手法牽制住敵手,去是指當對手招式收回時,送即指順著對手收招之勁,攻入對手之身。

  甩手(脫手)直衝
甩手是指當自己與對手問手之時,對手欲脫離己手,因此也可稱為脫手,直衝即是乘對剛脫離之勢,直接往對手要害直攻。
  
  拍頭翹尾、拍尾翹頭
攤手、膀手之橋問到對手勁道時依不同之落點做不同之變化。  
  
  六、後發先至原則
  
  詠春拳是一套貼身短打之拳法,因此基本上若與對手有一定之距離,而又無法問到對手之勁時,不建議主動追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gchun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